• 进群热聊楼市!
    微信扫码一键淘房

传江北楼市新房限价一季度放开?谣言!

来源:365淘房 2017-01-13 09:42

手机看资讯

关注微信看猛料

今天,全国房地产市场,以及江北新区楼市,传来了三个大消息。透过这三个消息,我们或许可以看清,中国房地产所谓的“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”,到底会如何构建。

重点导读:

1、江北多家楼盘置业顾问声称"江北限价令三月底放开",小北君今天多方核实后发现,该消息是谣言,或许是买房说辞。

2、《人民日报》今天发文,对房地产税再次明确表态。

3、国土资源部今天明确表态,土地供应方式或许将发生变化。

一起来看看三个大消息的具体内容:

个大消息:房地产税有了新提法!

就在今天,《人民日报》在头版头条醒目位置,发表了这样一条消息:中办国办印发《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》。

 

在这个指导意见里,有几句涉及到房地产的内容,值得我们高度重视:

(二十八)鼓励开展改革探索……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,支持各地区在新型城镇化、国资国企改革、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、房地产税、养老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……认真总结各地区在实践中的经验做法,及时加以推广。

这就是官方关于房地产税的最新提法,其核心是“支持各地区探索创新”,总结之后及时加以推广。

 

这种提法,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。,房地产税在短期内,可能不会大规模出台;第二,房地产税可能先在某些代表性城市试行,然后再推广。

2011年1月底,上海重庆两地施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地产税试点方案。据媒体报道,两地开展试点的几年来,房地产税对房价影响可以忽略不计,而房地产税的收入甚微,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较小。

房地产税对于控制房价,也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专家分析称,上海、重庆目前的试点范围太窄。考虑到政府征税的成本问题,试点地区的税收收入,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

 

由于目前房地产税的征收目标没有明确,究竟是为了扩充财政收入还是调控房价并不清晰。目前,不同的地方发展情况差距大,房价差别也很大,地方试点的方式可能比中央的“一刀切”效果更好。

第二个大消息:今天国土资源部表态,对三四线城市要减少以至暂停住宅用地供应

据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,国土资源部今天表示: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重大决策,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、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土地制度。

对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,调整用地结构,提高住宅用地比例;对去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要减少以至暂停住宅用地供应。

 

上述政策意味着,国家要减少不必要的土地供应,同时积极盘活存量土地。而一线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,还将加大。

今年,南京市政府对土地供应的最新表态是:2016年,南京市“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,保持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”。

2017年,将“落实稳控房价措施,扩大供地规模,加强市场监管,稳定市场预期,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”。

第三个大消息:江北新房限价一季度放开?谣言

最近,我在江北新区跑盘,在一些一线人员口中,听到这样的传言:在2016年4月底出台的楼市"限价令",可能会在今年3月底"到期",即将放开。

听到这样的说法,我的内心有点震惊,但更多的是怀疑:不可否认,江北某些热点板块存在着一条限价红线,但这种限价,怎么会有"到期"这种说法。

而且,同河西中部的4.5万/平、河西南的3.5万/平一样,江北的这条红线,也是始终不能逾越,哪有说放开就放开的道理。

 

本着严谨的态度,我们先后找了江北多家开发商营销负责人,以及南京物价部门,求证这种说法的真伪,得到的答复均是"谣言""没听说"。有开发商明确回应:这是一种销售说辞而已。

 

这样一个空穴来风的说法,究竟来自何处?知情人事给我们爆料说,这可能是来自某些正在蓄水的项目,还有一些2017年有项目要上市的项目,想要把价格提上去,而放出来的风声。

 

其实,关于限价令将要放开的说法,早在去年8月就有一次流言,称"限价令将在去年10月份放开",不过当时遭到了政府相关负责人的驳斥。

现如今,限价令依然还是各个开发商不能触碰的红线,具体的表现就是:不少想要开盘的热门楼盘,因为申报的销许价格问题,迟迟开不了盘。

 

就在近期,南京物价部门再次对房价进行表态。1月11日,现代快报报道,南京市物价局局长夏德智在两会期间表态,要加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申报备案指导工作,整顿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,严格规范销售价格行为,建立销售价格承诺制度,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。 

返回南京365淘房>>

  • 独家团购
  • 订阅楼盘优惠

365推荐

换一换

温馨提示:本平台所展示的各项信息来源于各类公开信息、开发商或代理商提供信息,以及售楼处和相关场地的人工采集信息等,仅供平台交流、参考之用。考虑到信息公开和采集的时效性及局限性,以上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或错漏,为保障您的权益,请在参考和实际使用具体信息时,务必注意向开发商及相关人员核实确认后再决策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