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规土局: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,租赁住房用地大幅增加

来源: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17-10-12 17:05

手机看资讯

传送到手机分享给朋友随身阅读

关注微信看猛料

 10月12日,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,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徐毅松介绍了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,构建创新、人文、生态之城有关情况。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王训国、岑福康出席发布会,共同回答记者提问。

过去五年,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围绕“创新驱动发展,经济转型升级”,坚持“五大发展理念”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资源环境紧约束新形势,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,着力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。具体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:

一、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,促进城市转型发展

2014年上海召开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,正式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“上海2040”的编制工作,目前已报国务院审批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形成了四个方面的成果:一是发展目标,突出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提出上海建设“卓越全球城市”的目标内涵;二是空间布局,突出开放协调,从区域和市域两个层次明确了上海未来“网络化、多中心、组团式、集约型”的空间格局;三是发展模式,确立了“底线思维”、“内涵发展”和“弹性适应”的发展路径,并明确了人口、土地两个规划要素的规划导向,以土地供给侧改革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型,促进城市转型发展;四是发展策略,从建设创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态之城三个维度,重点在综合交通、社区与住房、文化魅力、生态、安全等领域明确了发展策略。新一轮规划基于对全球城市发展趋势的判断,响应国家战略对上海的定位和要求,立足于民众期待和上海实际情况,是未来一段时期引领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纲领。在此基础上,今年已全面有序铺开各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。

二、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,提升城市发展品质

有了规划引领,也要有城市建设实践。城市更新伴随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,是城市持续发展和繁荣的驱动者。在“上海2040”提出的“底线思维”、“内涵发展”、“弹性适应”的要求下,城市更新也在逐步转变理念和方法,从有机更新的规划、政策、管理和行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,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“城市有机更新”之路。

一是探索城市有机更新规划新方法。近年来,先后推出《上海市社区规划导则—15分钟社区生活圈》、《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》,制定发布《关于完善本市控详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以社区公共要素的“补缺”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,“补短板、提品质”,打造低碳绿色、复合创新、共享成长、开放协调的城市空间,将上海建设成为宜居、宜业、宜学、宜游的城市。二是健全城市有机更新政策体系。研究制订《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》,在政策制定上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更多的倾斜,在用地性质转变、高度提高、容量增加、地价补缴等方面,实行以强调公共利益为前提的奖励机制,激发城市更新改造的积极性。三是推进城市更新实践活动。坚持重大项目与小微更新齐头并进,一方面,通过以共享社区、创新园区、魅力风貌、休闲网络为主题的“四大行动计划”,聚焦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。其中,黄浦江两岸贯通项目、三大文化场馆项目(上海博物馆东馆、上海大歌剧院和上海图书馆东馆)等,通过注入公共艺术与文化内涵,打造丰富多元的文化空间载体,助力建设人文之城;世博文化公园项目放弃近百万的建筑容量,把世博园后滩地区打造成开放、共享的大公园,回应广大市民对于建设生态之城的期盼;张江科学城项目通过引导就地居住,实现职住平衡,提升园区活力,实现从产业园区向创新城区的转变,是建设创新之城的积极实践。另一方面,通过“行走上海”活动激发量大面广的社区空间“微更新”。关注零星地块、闲置地块和小微空间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创造。通过自下而上、以民为本的更新路径,还权于社会、还权于市场,努力为社区提供更为精准化的公共服务,提高居民认同感。

特别是在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方面,采取最严格的措施,保护好延续好这座城市文脉和记忆。要以城市更新的全新理念推进旧区改造工作,进一步处理好留、改、拆之间的关系,以保护保留为原则,拆除为例外”。从“拆、改、留”到“留、改、拆”,进一步强化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历史积淀意识,探索新形势下的风貌保护路径和多样化的空间重塑激活机制。一是扩大保护范围。截至目前已有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、401条风貌保护道路、44片风貌保护区、250处风貌保护街坊,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体系。二是加强配套政策立法。出台《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,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重点针对保护对象、资金筹措和管理体系等提出新要求。开展《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条例》立法准备工作。三是创新保护方法。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《上海成片历史风貌保护三年行动计划(2016-2018)》。坚持“保护与利用相结合”的原则,加强历史风貌抢救性保护,制定《上海市历史风貌成片保护分级分类管理办法》,探索活化保护利用,建立原权利人及市场主体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保护模式。

三、以土地供给侧改革为主线,推动城市集约高效发展

土地和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,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治理理念。上海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资源环境紧约束的新形势,将推进规划国土资源领域供给侧改革与优化土地要素配置、优化用地结构、优化空间管控政策充分结合,自2013年起提出“五量调控”土地新政,通过上海土地利用方式转变,促进城市发展方式、社会治理方式、政府工作方式转变。

一是总量锁定。通过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、划示“新三线”,将上海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3200平方公里作为全市建设用地终极目标,锁定了上海未来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。二是增量递减。大力推进减量化工作。在保障战略新兴产业、重大基础设施、社会民生项目需求的基础上,建立新增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与现状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挂钩机制,年新增用地从“十二五”初期的每年40平方公里,逐步降至2016年的16平方公里。预计到“十三五”末,全市将累计完成减量50平方公里,截至今年8月底,累计已完成项目立项47.9平方公里,项目验收19.6平方公里。减量化复垦的土地将优先用于生态建设。三是存量优化。坚持存量用地盘活与闲置土地处理并举,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实施办法,建立多方利益平衡的存量转型开发机制,于企业而言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,于社会而言增加了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,于政府而言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。两年多来,全市已有96个项目、约629公顷土地纳入盘活转型计划,并取得阶段性进展。四是流量增效。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。根据工业企业生命周期规律,实行产业类工业用地20年弹性年期出让,并完善配套续期政策,提高土地流转速度,降低用地成本,支持好的项目续期用地持续经营。实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。以土地出让合同为平台,将项目建设、功能实现、运营管理、节能环保、土地使用权退出等要素纳入土地出让合同,实现土地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管理。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。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,实行土地复合出让,强化用地交易资金来源监管,严控投机。按照“商品住房用地稳中有升、保障性住房用地确保供应、租赁住房用地大幅增加”的原则,在确保土地可持续供应的基础上,充分考虑市场需求,有序加大住宅土地供应,保障中小套型供应比例,调整优化商业办公规模布局,在就业密集、产城融合重点区域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推出租赁住房用地,构建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。五是质量提高。落实“十三五”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目标,加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,围绕需求较为迫切、矛盾较为突出的公共服务设施、道路、高校用地等开展专题研究,研究编制《上海市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(2016)》,各类设施指标控制值平均“瘦身”幅度达20%以上。在自贸区和全市轨道交通场站地区开展试点,引导土地混合和各类设施的综合设置,完善城市功能。返回南京365淘房>>

  • 独家团购
  • 看房报名
  • 订阅楼盘优惠

365推荐

换一换

热门专题

更多
  • 一张图看清南京9月楼市真相

  • 南京楼市什么样的房子最抢手?

  • 调控炮轰下南京如何买房?

  • 摇号楼盘都卖得好吗?真相是……

  • 8月南京楼市这些数据都降了

365直播

更多直播

环玄武湖爱心公益跑

2017-09-24 8:00

2017-09-24,泛悦城市广场,公益跑... 【详情】